1. 首页
  2. 生活分享
  3. 念好山字“真经” 做活林草“文章”——云南岚福源生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山区创业纪实

念好山字“真经” 做活林草“文章”——云南岚福源生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山区创业纪实

  记者 刘书贵编者按为确保贫困户脱贫之后不返贫,走稳定持续发展道路,云南大理永平县厂街彝族乡坚持“多业并举、多点开花、多元发展”的思路,确保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

  为确保贫困户脱贫之后不返贫,走稳定持续发展道路,云南大理永平县厂街彝族乡坚持“多业并举、多点开花、多元发展”的思路,确保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逐步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如何让厂街的群众富起来?

  如何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摆脱意识贫困、思想贫困,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及决心,成了摆在永平县厂街彝族乡党委政府以及驻村扶贫干部面前最实际的问题。

  山区的优势在山、希望在山、困境也在山。只有突破林地保护、林地利用、建设开发三者的矛盾平衡关系,走出森林资源“一管就死、一放就滥”的利益怪圈,构建起政府、企业、社会、民众四方共赢的利益平衡机制,才能最终实现:“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造林绿化、生态修复与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培育充分结合起来,打通林地保护与利用的‘任督二脉’,形成一套完整的森林网络、森林产业、森林景观、森林旅游体系,一套完整的‘一产引领、对接二产、融合三产’的结构性发展模式,一套‘开端引领、终端倒推’的发展机制,更多的绿水青山才有可能变成金山银山,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才会变得更有希望、更可憧憬。”

  贫困群众依靠什么脱贫?怎么样才能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永平县厂街乡打出了产业扶贫牌,培育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主、多业互补、多点支撑的富民产业增收体系。6月1日,本报记者随同大理永平县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主任王劲松、产业办主任杨胡花驱车进入稻田村民小组地域,云南岚福源生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基地,眼前的景象令人为之一振:山脚林药间作,山坡果林缠腰金果满园,山脚碧水环绕,处处核桃飘香,根本见不到荒山的痕迹。

  近年来,厂街乡党委紧紧围绕县“十大产业”布局,用“绣花”功夫探寻产业发展路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特色产业种植文章,立足自身优势,着眼“山”字作文章,实施好分步走、村域集团化作战发展战略。决心树立起厂街自己的发展品牌,走出一条适合厂街群众发展的新路子。乡党委政府发动厂街群众积极利用林下资源发展核桃种植产业。2011年10月20日,云南岚福源生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在岔路村稻田自然村土地流转到5000余亩土地种植核桃、中药材、蓝莓,由此,厂街彝族乡开启了农业产业化新纪元。

  让撂荒土地流转起来!让赋闲劳力忙碌起来!让“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从这里开始。

  未来,永平县厂街彝族乡岔路村稻田村民小组村地域荒芜的5000多亩山地将要大变样,成为山青水秀,景色迷人,休闲观光果园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帮钱帮物不如有个好支部,过去,我家主要种玉米,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家里还有个病人,想打工也出不去。自山地流转给云南岚福源生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以后,不但能有工打,每个月还能有3000元工资收入,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6月1日,厂街乡岔路村稻田村民小农户马汝贤说。

  脱贫攻坚,强化“造血”功能,产业是支撑,扶贫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怎样扶,如何富,关系着千千万万农户的切身利益。如何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摆脱意识贫困、思想贫困,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及决心,成了摆在县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干部面前最实际的问题。

  荒山变青山仅仅是云南岚福源生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强“绿色梦”的第一步,随着多年的付出初见成效,将青山变“金山”才是刘强更大的梦想。

  由于历史的原因,岔路村几个山坡都荒芜着,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很多农民就开荒种点玉米,但辛苦一年别说致富,就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于是山区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去了,本来就荒凉的山区更加荒凉了。

  “稻田村经济基础薄弱,要摘掉‘穷帽子’,怎么办?”说起当初困扰自己的“大难题”,马汝贤告诉本报记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文化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党支部+产业+生态+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致富奔小康新路子,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这片山原来是荒山荒坡,属于集体山。由于坡陡沟深,杂草丛生,村民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开发,多年来没有发挥任何作用。2011年,云南岚福源生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的生态农业基地在稻田村小组辖区落户,流转了这座荒山,建生态农业基地,并把小组里符合条件的11个村民吸纳为公司员工,管吃住,月工资2000多元。对稻田村及周边群众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学习他们的管理技术,二是吸纳了周边村级的富余劳动力,三是把多年‘沉睡’的荒山荒坡建成了‘金山’。”

  “以前我们稻田村小组的农民主要靠种玉米、洋芋维持生计,每亩地年收入在600元至700元,除去种子、肥料和付出的劳动力,每亩地种庄稼的纯收入只在300元左右,云南岚福源生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流转了村民山地后,农户在公司果园基地打工每年有3万元的工资收入,现在村里青壮年农民不外出打工了,土地撂荒,闲着也是闲着,流转山地对村民们来说简直是非常划算的事情。”村民王勇说。

  村民毛晓勇已在基地工作近四年了,除了过年几天休息,其余时间都在基地工作,年收入2.5万元以上。“在基地工作,每天工钱80元。基地离家很近,让我既挣到了钱又有时间顾家。”毛晓勇一边给蓝莓盖拔草,一边笑眯眯地在说,他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六年来,生态农业基地的建设不仅改变了荒山的面貌,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地的农民,2014年12月,公司与联想控股企业佳沃(青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种植蓝莓1000亩。长期雇佣当地员工35名,季节性用工1万多人,共支付工资700多万元。

  云南岚福源生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杨仙对本报记者说:“公司在县林业部门的帮助下,经省林业厅认定为云南省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公司将借助这一契机,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林业企业,把基地建成一个集生态发展与旅游观光为主的现代农业庄园。”

  岔路村“开门见山”,而山连山的状况,也阻碍了发展的步伐。用村小组长马汝贤的话说,“村里除了山就是山,一样发展都没有。”因为如此,村民的生活都很贫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家里就剩下老人和孩子。

  “土地很瘦,种什么都没产量,守着荒山没有经济来源,只能外出打工,挣点钱养家糊口。”这是马汝贤发自内心的感受,而村里和他有同样处境的人不在少数,就是这些原因,让岔路村村民的脱贫致富梦一时之间变得遥不可及。

  云南岚福源生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落户,刚到这里时,山洼没有路也没有水,满山除了石头就是茅草刺丛,该公司用了一年时间修路开荒,遇石挪石,遇坑填坑,没多久,这些荒无人烟的山洼被平整成连片可耕种的丘陵山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让好山好水不再沉寂,让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不再受穷,也是永平县脱贫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永平县立足资源,大招商、招大商,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11年,云南岚福源生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看准厂街乡岔路村稻田村民小组的集体荒山,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与稻田村民小组购买荒山荒坡1960亩,种植核桃、蓝莓、中药和养殖肉牛为主的生态农业园。目前,基地已种植5年至7年生核桃树29800株、蓝莓300亩、红豆杉100亩、玛咖200亩、续断300亩,建成一座扬程高达400米泵站和2个主水池、15个分水池,铺设水管48公里,每块地都布有小泵站及节水灌溉系统;建成机耕路68公里,电网架设5公里,安装太阳能灭虫灯120盏。建成养牛圈舍3000平方米,种植人工饲草1.5亩。该公司计划把基地建成一个集生态发展与旅游观光为主的现代农业庄园,把昔日的荒山建成“金山”。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