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的天空(pdf、mobi、equb电子书下载)这本畅销书火了

 imcoffeir   2018-09-13 17:27   4124 人阅读  1 条评论

  《遮蔽的天空》pdf这本曾经红透全球的奇书,终于在中国火了!上市仅仅7天,它几乎横扫2018年畅销书排行榜。拿下当当、京东、亚马逊图书榜第一!就在刚刚,它又登顶豆瓣读书热门榜单第一名,获得豆瓣读书官方重磅推荐。《遮蔽的天空》到底是个什么故事?为什么能受到中国读者如此追捧?

遮蔽的天空封面.jpg

  《遮蔽的天空》pdf从签约到出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从翻译到编辑完稿,用了一年多。而关于这本书本身,《遮蔽的天空》是一本内容庞杂的小说,讲述了我们一生中会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爱情、婚姻、旅行、死亡、存在价值、人生意义……旅行者会读出没有终点的旅行,存在主义者会读出迷失的自我,有情者会读出怅然若失的爱情。

  更重要的是,它会让你反省自身:你有多久没有看到过满月升起?你有多久没有认真思考过人生?随时都有可能破碎的天空。小说书名来源于鲍尔斯小时候听过的歌曲:《Down Among the Sheltering Palms》。翻译过来是,遮蔽的棕榈树下。讲的是热恋的情侣,相约日落之后到遮蔽的棕榈树下见面。遮天蔽日的棕榈树是他们的藏身之所。Down Among The Sheltering Palms  Kid Ory-Ultimate Greats 1922-55

  因而,遮蔽的天空并不是指天空被遮蔽,而是天空像一个固体一样保护着我们。Sheltering本身也有庇护之意。遮蔽的天空,也是波特和姬特的藏身之所。在第十三章,鲍尔斯就揭示了书名的含义。这一章里,波特和姬特骑车到沙漠看日落:

  “你知道吗,这里的天空非常奇怪。仰望天空的时候,我常常觉得它是某种固体,替我们挡住了后面的一些东西。”

  姬特微微打了个冷战:“后面的一些东西?”“是的。”“可是那后面能有什么东西?”她的声音很小。

  “什么都没有吧,我想。只有黑暗。绝对的黑夜。”

  也因为此,封面选择了沙漠和日落作为主设计元素,以及冷暖色块的撞色,并用渐变的条纹色块表现日落时不同层次的色彩变化。

  

遮蔽的天空pdf插图.jpg

  说回遮蔽的天空,其实遮蔽他们的天空并不坚固,反而极易破碎。小说里就多次提到,波特听到天空在重压之下破裂的声音。波特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但同时他又恐惧虚无。天空是他坠入虚无前的最后一道屏障,“那是他最后的守护”,他害怕这片天空碎掉。然而在空旷浩渺的沙漠里,虚无来得更为直接有力。相比波特,更恐惧虚无、更务实的“只要香槟,不要哲学”的姬特,在波特去世后,遮蔽她的天空也开始破碎。曾经有个人对她说过,天空掩藏了背后的黑夜,遮蔽着天幕下的人们,挡住了苍穹之上的恐怖。她不眨眼地凝望着那宛如实质的虚无,极致的痛苦开始侵入她的身体。天空随时可能撕裂,裂缝两侧飞速向后退去,露出后面那张巨口。自此,两个人都彻底地坠入虚无,成了空心人。

  某种意义上,天空也代表着我们随时都可能崩溃的生活和精神。在这个纷杂多变的荒谬世界里,任何时候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无论我们是像波特和姬特那样活着,还是过着看似最安全最平凡的生活,遮蔽我们的天空随时都有可能破碎。生命的无常大抵如此。

  李沧东的电影《燃烧》里,申惠美讲述了一个她在非洲遇到的小故事,是关于布希族(Bushmen,布希曼人)的。对生活在卡拉哈里沙漠的布希族来说,有两种饥饿:Little Hunger和Great Hunger。Little Hunger是生理上的饥饿,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了。Great Hunger是人生意义上的饥饿。我们为什么活着,人生有何意义,终日探寻这种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的饥饿。对Great Hunger来说,比幸福或者不幸福更重要的是意义。当你做的事情对你有意义时,快乐或者不快乐已经不重要了,意义超过了一切。波特和姬特无疑是Great Hunger,但他们又有别于Great Hunger,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上活着有什么意义,却又恐惧虚无。

  姬特年轻的时候,“以为人生会不断累积动量,它每一年都会变得更多,更深刻。你会不断学到新东西,变得更聪明,更有见解,更接近真理”。现在他们都认识到人生并不是那么回事。但即便如此,对人生极为刻薄的波特也不想放弃生命。人生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习惯,就像吸烟,你总说要戒,但还是一如既往。他们只是活着。他们从不为物质所困扰。他们将时间都用在了在世界各地的漫无目的的旅行,去体验不同的异国文化。他们只是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地去旅行,直至分不清哪个地方更像家乡。

  波特·莫斯比的名字本身也是漂泊的意象:Port是港口的意思,而Port Moresby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和港口城市——莫尔兹比港。那是1873年,第一个到此的英国约翰·莫尔兹比船长为纪念他的父亲而命名的。他们成了现代文明的空心人。他们没有目的,不追寻着什么,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却毫无意义。正如开篇,波特从午睡后醒来,这个房间对他没有多大意义,他既没力气也不想去弄清自己在时空中所处的位置。然而过于触碰虚无的他们,遮蔽他们的那片天空注定要破碎,然后“整个世界的重量砸在他的身上”。小说中,鲍尔斯打了一个绝妙的比喻。生病的波特躺在车斗里,感觉自己就像棒球手投掷出去的球:有时候他感觉高热在自己体内横冲直撞,仿佛某种独立的存在,让他想起侧身扬手准备投掷的棒球选手,而他自己就是那个球。他被球手挥动着转了一圈又一圈,然后被猛地掷向空中,最终消融在虚无之中。

  小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分水岭,即波特的死亡。波特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没有死亡,坠入虚无则会是他最终的归宿,所以罹患伤寒其实是情节发展所需,也因此才有了他在死亡前的醒悟。小说开头,坐在咖啡馆里最角落的他们,彷佛有无限的时间可供浪费。此前,他们从不向对方吐露内心,波特在病危时却对姬特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为你活着。原来我不曾意识到这件事,现在我明白过来了!但现在,你要走了。”而姬特却不愿面对此,坚信“他从来没有为我活过”。波特死后,姬特想到了一年前他们关于死亡的讨论。波特说:“死亡永远在路上,但在它悄然降临夺去生命的有限性之前,你不会真正意识到这件事。我们憎恨的正是那可怕的精准。可是正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才会以为生命是一口永不干涸的井。然而每一件事都只会发生一个特定的次数,一个很少的次数,真的。你还会想起多少次童年的那个特定的下午,那个已经深深成为你生命一部分、没有它你便无法想象自己人生的下午?也许还有四五次,也许更少。你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也许二十次。然而我们却总觉得这些都是无穷的。”

  正如台湾学者宋国诚老师的评论:没有对死亡之无限的体验,就不会对生命之有限的珍惜!正因为感到虚无,才无比恐惧虚无,才无比渴望真实地活着,维系自己不至于被颠簸的世界分崩离析。也因为此,他们在这次旅行中,渴望恢复两人日渐疏远的感情,渴望去过没有第三者的二人生活,甚至因为意外被贴上“作家”标签后,波特开始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描摹当地的风土人情。但可悲的是,他们忘了如何正常地活着,一直未能找到全情投入生活的办法。他们对彼此的试探,成了对彼此的伤害。他们孤悬在自身的价值以外,让他们成了无根之人,生活没了维系,随风漂泊,坚信自己只要在经历一次颠簸便会坠落。

  某种意义上,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一部醒世寓言。它能让你直面生活中的虚无,同时也能更珍惜当下真实的生活。所以,在想出一句既能概括这本书又能打动读者的话时,就有了这句:意识到人生虚无的人,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真实地活着。最后,做编辑以来,深有感触的一点是,编辑的职责就是把一本值得推荐给读者的书让更多的人知道。《遮蔽的天空》pdf值得推荐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遮蔽的天空pdf作者保罗鲍尔斯.jpg

  《遮蔽的天空》pdf应该算是最不为国内读者了解的一部美国文学经典,出版近70年的时间里,只在内地出版过两次,这是第二次。

  《遮蔽的天空》pdf、equb、mobi、ezw3等多种格式电子书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3HYdrxFa4gDQmDjkjelnA


本文地址:http://linshuhaos.com/cxstj/4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imcoffei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1. 亚马逊主图设计
    亚马逊主图设计  @回复

    对新手太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