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新书推荐:《繁花》过后,《回望》父辈历史(附txt、pdf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imcoffeir   2018-10-18 09:53   2727 人阅读  0 条评论

  金宇澄《回望》里有一段金宇澄对父亲晚年的描述,大意是母亲发现,父亲不小心把预备拿来炒菜的豌豆苗当垃圾丢了,却留着枝梗,母亲只好也扔了枝梗,很平凡的一段插曲,却让人想起从二战过渡到共党政权时期那一辈中国人。大量脆嫩的青春,被抛掷进兵荒马乱的战火,倘若没化为灰烬,余下人生便在一次次清洗运动中折旧疲敝,最后被扫进故纸堆。

金宇澄《回望》读书笔记封面.jpg

  金宇澄父亲于1937年对日战争爆发之际,加入中共地下组织,成为情报员,熬过牢狱之灾,却在1955年被认定当年有「叛变」之嫌,遭到隔离审查,政治污点如附骨之疽跟着他,文革中专职清扫厕所。他不曾料到在日本宣布投降当晚,与友人闯入人去楼空的汉奸豪宅,举杯庆祝,已是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后半生他只能重复捞取记忆里的漫漶话语,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身为人子,作者原不认得这位爱国青年。人一生最大的谜题,就是父母在我们诞生前的人生,毕竟父母构成了最初的山水,是一切萌芽生发的背景,已经凝结成定局。我们很难想像父母也曾经年少,曾经眼前摊着一整个人生,拥有无限的可能。他们究竟怎么沿途不断抉择,一步步走窄了路,来到两个人邂逅的时刻,相识,恋爱,结婚,诞育新生命,孩子是不会懂这些的。加之金宇澄父亲是谍报人员,更绝口不提过往,乃致于少年金宇澄在文革时天真地问父亲,当年父亲怎么不当工人?当了工人,家里算是无产阶级,就不会被多次抄检,让准备出门扫厕所的父亲哑了口。

  唯有泅泳过时光,经历过污秽与美丽,儿子才逐渐意识到对父母的大学问,回过头认识父母之前的模样,从松皱皮囊释放少年精魂,退回生长的故土,父母从长期布景蜕化为人,浮现自身衬里,一整个逝去的时代冉冉升起。人类的历史原本即留存在世代相隔的层峦叠嶂,只有跨越时间壁垒,回顾哪些过往沉淀下来,哪些不可逆地毁坏,我们才知道不知不觉间,众人的杂沓脚步,如何选择了当下方向。

金宇澄父母.jpg

  因而金宇澄在《回望》写的不只是父母,而是那一辈人与他们活过的时代。他将关于父亲的忆往篇章命名为〈黎里.维德.黎里〉,母亲的生平是〈上海.云.上海〉,两个原乡包夹着这对男女青春岁月的变迭。出身水乡黎里(近江苏吴江)的父亲,因着小镇被日军占领后,目睹被送去慰安所的尼姑嚎泣,参加中共地下组织,化名程维德。

  书中穿插父亲大量笔记,与老友的通信,以及在审案时上缴的申诉报告,从各方面还原当时事蹟。由于情报组织只向上负责,没有横向沟通,牵涉其中的人只知片面事实,真相都是事后由诸多线索织缀出大概样貌,然而从文字仍可以看出青年维德的性格轮廓。他击毙过汉奸,一身硬骨挺过牢狱酷刑,却不是典型抗逆封建家庭的共党「进步青年」。在儿子笔下,他对长辈恭谨有礼,案头列宁文集与廿四史并列,写旧体诗,分明是个温和的小镇知识分子,不甘只用笔墨爱国,更提枪上阵捍卫理想,却在他有份参与创造的新社会获罪,活成了巨大的反讽。

金宇澄《回望》读书笔记插图.jpg

  晚年父亲携儿孙回黎里,见河运衰颓,昔时行船如织的故乡寂寞如烟霞,他又从维德回復金家子孙身分,以书写重构记忆中的黎里:「水乡的早晨,先从水上降临,东方发白了,鸡鸣四起,迷雾渐失,一个金灿灿大镇,从水面上升起来。」这种摇桨搅动的语言韵律,也迴盪在金宇澄散文集《我们并不知道》的〈此河旧影〉一文中。父与子,都眷恋着淌过命运的那条河。

  只是金宇澄所写的苏州河,毕竟不在黎里,他执迷的厂房、工人、铁路等都会风景,来自他所生长的上海,传承自母系家族。〈上海.云.上海〉是母亲第一人称的口述回忆录。出身银楼的母亲自小被当男孩养,有过三个名字,姚志新寄託了旧时代对男嗣的渴望,姚美珍是进了现代学校改的,她叫自己姚云。少女姚云在学校深受左翼思想影响,尔后认识作者父亲,始终唤他的化名维德,这些名字透露出激情年代社会思潮的风云变幻。云讲述到婚后生活,从对新社会充满期望,渐渐以各种政治口号与运动做为断代依据,银楼千金因着丈夫被捕,学会撑起一个家,在一波波自我改造运动中辗转于农村与工厂,私家产业逐渐被收归公有。

  身为衣食无虞的资产阶级小姐,又是复旦大学生,母亲却能坚韧面对动荡中的艰辛境况。金宇澄问过母亲,为何不曾想过卖掉父母给她的嫁妆细软?母亲惊道,「这怎么可以?这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金宇澄父母的性格其实极为相似,两人一方面怀抱着改造社会的期盼,一方面却也坚守某些传承的价值,未曾遗忘,或许因此也造就了金宇澄善于从旧物洞见光阴递嬗的写作特色。他像翻修旧家具般,细细扫去尘埃,刨光、髹漆、阴干,让老人与亡者体内藏匿的云与维德,微笑跨步向前,站了出来。

  一个作家一生想写的,兴许都是同一件事。金宇澄在《我们并不知道》写上海弄堂,写文革时下乡东北的见闻,改革经济初期大批出售的旧钟錶古董、制鞋匠、锻铁匠、国营工厂,都是消逝的事物,濒死的技艺。他以精准修辞浇铸一地一物,抵挡时间的渗蚀,顽强挽繫住他的时代,文革期间飘摇的花样年华。在《回望》里,他更进一步回溯父母那个时代,那样多像他父母一样被浪费的生命,并不只是时间的悲剧,彼时也曾有无限的歧路,却被众人践踏至穷途。

  人是历史的遗民,总是从你所来的地方,开始度过余生,一如你的父亲母亲。

  金宇澄《回望》txt、pdf全本(完整版)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R2W3IW8uv50tVQ9BL4kRw

本文地址:http://linshuhaos.com/cxstj/4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imcoffei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