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同事介绍我看的,后来看完后我觉得超好看的,原本想去买来收藏跟同事说完后,同事却买来当成圣诞礼物送我。《遇见未知的自己》宛如现代版《为自己出征》、都市女性版《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本很有感染力的小说,也是现代人工作、婚姻和生活的一部心灵指南,这是一本为你我而写的生命故事,帮助我们看见自己的未知、发现心想事成的祕密,最终,成就一个全新而自信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推荐理由及读书方法
2个多小时读,这本书用故事的方式叙说人如何开启觉知,与身体连结、臣服情绪、觉察思想,疗癒内在潜藏的创伤及改变旧有的模式,进而接近真我,创造心想事成的外在实相。很多繁杂的道理都用小故事说完,看似简单,但若在自己身上落实还真需要时间去历练。是一本好读、好用也好学的「现代修心书」。无论身处因力争上游而汲汲营营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徬徨时刻……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如果是较早以前看这本书,不知道自己可以领略多少?这本书算是开启觉知,接近真我的入门,故事主角就是个诸事不顺的上班族,虽然是高学歷在大公司有个经理职位,与丈夫也是郎才女貌的班对,结婚十多年,但是就觉得同事不好、老公冷淡、婆婆妯娌老爱因她不能怀孕而酸她、每天都不快乐。因此这样的故事,一般人还满能容易理解与投射。对于里面智慧老人的教导,就比较能够接受及同理。许\对很聪明的人来说,这些故事及转化方式都很容易,但要是哪天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那就有得受了。所以我觉得虽然很好理解,但有些练习还是要自己去尝试,才能更有领悟。比方说,可以去做瑜珈、静心冥想、时时关照自己的内在与情绪,然后面对事情时,认清楚「我不是那件事情」,就可以比较把担心恐惧放在旁边,还有认清楚自己有哪些情绪,接受及放下它《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则是将更多身心灵的法门与概念融合在比较奇幻的故事之中,需要多一点的基础。现在看这两本书,会有经过统整归纳重点的感觉。也许\可以说都是身心灵入门书,也许\可以是歷经一趟身心灵洗礼后,再回来沉淀各种想法的参考书。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简介
张德芬,台大企管系毕业,担任台视记者、主播多年后,去美国UCLA取得了MBA学位。二○○二年开始,她受到启发与指引,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时代的各类心灵课程。五年多来,学习了各种不同的心灵成长及心里治疗方法,并且博览了一百多本中英文的有关着作,透过每日的瑜伽练习和静坐,体悟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现在最关心的是「人类意识的进化与提昇」,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贡献一己之力。现与家人长年定居北京,并取得了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
『我是谁?』姓名可以是「我」的代号,而身份也可以是「我」的象徵,但姓名及身份能代表真正的我吗?我们瞭解真实的自己吗?
故事中的若菱毕业于名校,有着人人称羡的工作,但她却不快乐,在一次与丈夫的争吵后,让她巧遇了改变她生命的智者,随着智者的协助,若菱开始发现自身的问题,勇敢的去寻找失落的自己,填补了生命的缺口。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篇很动人的生命故事,作者写这故事的最大动机,是希望能藉由这故事,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快乐与人生。正如书中的智者所言,我们的不快乐多源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和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拥有我想要的人生,源于我们沦为思想与情绪的奴隶,无法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我们到底要什么?」
大多数的人寻求外在的一切,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也习惯从外在的表象来寻求解答。这样的寻求总是徒劳无功。因为真正的答案无法从外在取得,必须从内在发觉。作者从身心灵三方面去探讨主宰我们命运的人生模式,这样人生的模式如何形成?又如何操控我们的身心?
随着若菱崎岖的经歷,在智者的指点下,一一的发觉问题所在,进而解除这些模式,慢慢的从这些思想、情感及身体的桎梏中解脱。
在阅读这本书后,不禁联想到周遭的朋友及自己,我们的人生模式为何?书中提到,人一生下来就会有一些性格倾向,外向、内向、悲观等,而后天的环境,也让我们创造了种种的价值观和信念,这些因素造就了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
一般人对自己的身体只有5%瞭解和控制,95%的身体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用自动导航系统在操控的。而这样的人生模式,如何操控我们身心?
如果我们每天都生气,这样会变成一个情绪模式,当我们在身体或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脑下丘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随着血液跑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对其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如果很久不生气,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生气。
如果我们的人生模式,沦为思想及情绪的奴隶,便不可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也不可能拥有快乐。这是一本可以帮助你改变人生机会的书,随着主角对自我的探索,我们也跟着发觉自我的问题。在主角破茧而出的同时,也让我们发现生命的真谛。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2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提到了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们的大脑每秒钟要处理四千亿位(bit)的资讯,但是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二千位元的资讯。所以,我们会选择性地去看东西,并且以此来体验这个世界的人事物。至于如何选择,就是受到个人从小被灌输的各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信念、标准、价值观等等的影响,完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每个人每天环顾四周,看见的是他想看见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大脑会自动排除掉。「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动,而观察者又会影响着被观察者,所以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还提到一个例子,一个日本小学生做的米饭实验。在教室中放三碗米饭,每天孩子上学的时候,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好好吃喔!」第二碗米饭完全没有得到任何关注。第三碗米饭得到的话语是:「你丑死了,没人要理你!」一个月后,第一碗米饭变成黄色,发出香麯味。第二碗米饭变黑发臭,还长出霉菌,见证了无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米饭稍好一点,变黑发臭,但是因为至少还有人理睬,所以情况不如第二碗那么糟。
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常常有倒楣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里面还有提到「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路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这就像有些人,会什么会有悲剧主角上瘾症、受害者…会一再的重复遇到一样的事情,都是我们的细胞习惯了这种的胜肽,如果我们不餵养这种胜肽给它们的话,我们的生理需要会促使我们做出种种行为,放射种种能量的波动的频率,让能够产生这种胜肽的事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还有提到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女人想要嫁一个如意郎君,表面上她很认真地在找,可是潜意识层面却相信自己不配得到一段好姻缘,然后她的真我层面则是定好了她此生要学的功课-就是情感上要学习独立自主,那你想,她再怎么努力有什么用处呢?但是如果她能够学好了这个功课,那么她真心想要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流向她,挡都挡不住。」看到了这一段话,我的感受特别的深,其实,我的潜意识早就认定了我不是个好女孩,不够好、不够完整,都是缺点,找不到优点,甚至认为若是越了解我、越知道本质的我、没有戴面具的我,到最后都离我远去。
这样斑斑劣迹的我,不是好女孩的我,又有什么资格去遇到对的人、好的人。潜意识的我是如此的作祟,才会一直遇不到对的人、属于我的人。而我,要开始努力战胜我的胜肽,破除我的人生模式。我要每天如此宣告,我是好女孩,我会遇到对的人。不只是宣告而已,而是要真真切切的认为,突破自己的思想,到达潜意识的层面,真真切切的如此认为,我一定会找到适合我、对的人出现。
里面还提到,可以每天唸、每天写,「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要是你常常有不被爱的感受的话,可以写,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我也要开始每天念、每天写,真正化解我情绪的瘾头,为我的人生注入一种新的模式。我真的是一个好女孩,会越来越好,我的人生会越来越光明。我会遇到更好的人,我会创造出更好的生命价值、更圆满的生活。
《遇见未知的自己》书中还提到了更多的东西,都很值得大家一看,还包括心想事成的秘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这本书来看!挺值得看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
《遇见未知的自己》txt、pdf、mobi百度网盘下载:https://pan.baidu.com/s/1A5g_glHIil_WEl7OyjPqh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