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两篇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附书籍txt下载链接)

 imcoffeir   2018-12-20 16:36   2159 人阅读  3 条评论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婴儿哌哌坠地的一声啼哭,是孩童追逐嬉闹的一份天真,是青年踌躇满志的一段竞逐,是老年步履蹒跚的一抹夕阳。生命是俗世车水马龙和摩肩接踵谱成的交响曲,生命是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堆积的如水平淡,生命是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酿制的陈年老酒。读了季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我对人生、对生命都有了不同的解读。下面是好书推荐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季羡林谈人生封面.jpg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_第1篇

  每次读季老的书,都能从他那简洁清雅的文字中品味出他的大度与随和。

  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会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可,究竟人生是什么?什么,是人生?

  望九之年的季老,总结他八十多个春秋的人生经歷,开篇三节大谈人生,人生的内涵、意义。在文中,一代国学大师,一代圣人,还一口一个我辈凡人,这不免使得“我辈凡人”扪心自问,我该有怎样的人生?

  品读这本书,我便和季老有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一起探讨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了解到了季老近九十年的生活体味,感悟到了他对自己人生旅途的总结。关于缘分、关于命运、关于容忍、朋友、成功、知足、爱情……

  关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季老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是的,责任感,对于人类前进、时代进步的歷史责任感,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决不是在高喊口号,这是大智大慧的耄耋老人对后辈的谆谆教诲。我们所有人都应当谨记在心。

  对于人生,他还提出:“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另一个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是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敢高声宣喊自己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人生路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坎坷与挫折、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与遗憾。文中,季老引用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里的一句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准确的说明了这一点。人人有本难念的经,所以说:“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季老接近九十年的人生路途,少不了挫折,少不了坎坷,少不了困境。记得他曾笑谈过自己,几度摔倒,又几度爬起。

季羡林谈人生插图.jpg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_第2篇

  回忆有时让人温暖,有时让人惘然。梁任公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未来。有时暗自思忖,自己莫非已步入老年?不然何以在这个别人看来年富力强的时候,常常不禁回想以前呢。最近仔细品读了《季羡林谈人生》,感慨颇多。面对人生,我也许还真能做到从容不迫,淡泊名利。

  从小,我就习惯一种平凡,一种朴素。面对繁华,面对奢侈,我从没有什么羡慕,即使穿着太过普通,我觉得只要洁凈,就可以了,从没有想过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或是清丽可人。人们常认为,女为悦己者容,我虽有“己悦者”,但从来没有为此煞费苦心,就连精心也谈不上。后来,我又终于拥有了一份我非常热爱的职业,在十几年的风雨歷程中,我自认为我可以在盛夏的炎热中,给人一朵青莲;在隆冬的酷寒中,送人一盆热炭。面对职业的苛求,我与伙伴们一起切磋,一起争鸣,一起策划,可谓得心应手。捧着浸着油墨清香的教科书品读,就觉得是在与一位高尚的智者交流,常常忘了已是夜深人静,满天繁星。再后来,我有了亲密爱人,有了一个需要彼此支撑的小家,我们的职业都很艰苦,聚少离多,但我们珍视对方,保重自己,所以如今很是满足,尽管我曾经付出那么多,得到他的悉心呵护,我觉得艰难都成了一笔丰厚的财富。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当然不能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与价值。行为端庄,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是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形象,也是我追求的人生境界。这样才上不负父母的教诲,下不愧子女的法效。于己内心坦荡荡。记得有人说过,名利于我如浮云。也有人说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每读此言,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豁达,一种超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对于圣贤,我们这些平凡人确乎相去甚远,但见贤思齐,不断地修身养性,实在是我们为人处世之本。年近不惑,再读季老的人生感悟,更加觉得,一个人真应该好好的珍重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作者简介.jpg

  一些粗浅的读后感受

  第一,人生的感悟不应只写在纸上,而应见之于实践。此书不仅有内涵,且富有外延,所谓外延,即作者自身的实践。好多作者,书本上夸夸其谈一大套,但实际行动做不到,就没有说服力。季大师谈人生价值,不仅以书明理,且以行动示范于后人。按说大学问家的时间最为宝贵,岂肯在‘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耄耋之年,玩雕虫小技——写千把字的豆腐干文章。然而,望九高龄的季老,却引经据典、一丝不茍地做这件事,以丰富的阅歷,独到的见解,写出‘人生漫谈’的系列文章,用承前启后的行动来阐释人生的真谛,让我辈小子敬佩不已。大师在80岁起步做大学问,我等小弟弟,怎敢怠惰、放纵而掩卷、搁笔呢?

  第二,经受了文革的‘洗礼’,按大师自己的话来说,是已经死过一次的人,又多活了30多年。其阅歷自然不同于一般,可说是已到了世事洞明、炉火纯青的境界。谈话、行文心平气和,不似我辈心躁气盛,思想、言论多有偏颇。他博学多智,说古道今,劝喻世人,言简意赅,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这种久经磨练才养成的睿智和气度,我辈实难望其项背。这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人生教科书。

  第三,人的一生,包括了各个年龄段,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人生课题。大师的话题可谓老少皆宜,如提出人生成功的定义:天资+勤奋+机遇。前者是天生的;后者有偶然性,可遇而不可求;只有勤奋,自己可以牢牢把握,以之创造不凡的业绩与美好的未来。浅明的道理,即使学童也能理解。而大师自身的勤奋,更是最好的示范。

  第四,第四,大师谈人生,不落俗套,大处着眼,不局限于修身养性的小节。他说,人生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自身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他特别强调,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新一代来说,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自西方产业革命200多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勐发展,人类热衷于‘征服自然’,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復,危及自身的生存。实践证明,‘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共存共荣的东方道德观念,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根本准则,中国人在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必须打破妄自菲薄的崇洋媚外思想,大力奉行‘送去主义’,向西方输送东方文化的精粹,让‘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让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汉语,传播到全世界。


已经过安全软件检测无毒,请您放心下载。


本文地址:http://linshuhaos.com/dhgdq/5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imcoffei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1. 免费SSR节点
    免费SSR节点  @回复

    这种文章一定要顶,谢谢了

  2. 今日头条新闻
    今日头条新闻  @回复

    文章还不错支持一下

  3. 今日头条新闻
    今日头条新闻  @回复

    文章还不错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