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感受民国历史和生命的厚重

 imcoffeir   2018-07-04 16:49   4036 人阅读  0 条评论

  今天就推荐的一本好书,就是齐邦媛的《巨流河》。中国近代有一段历史很厚重,那就是民国到解放。而这段历史,现代人,很少有人去写了,也很少有人去关心了。我们和欧美人不一样,我们很健忘。而欧美人呢?每年都有几百本的关于二战历史的书籍出版。我们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已经把那段历史遗忘了。万幸的是,有记忆存在,这些记忆就是像《巨流河》这样的好书。 

巨流河1.jpg

  特定的历史教材的过滤和洗脑,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就更加苍白与虚假了。齐邦媛的巨流河用文字记录下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近代所遭遇到的种种,这也是她的使命,谁让她当初选择了文学呢?她说如果不写,便无颜离去。

  《巨流河》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回忆录,从一个幼女成长到青年人,身边是兵荒马乱,她以何应对?齐邦媛的选择是文学。就像张大飞选择了基督一样。

  什么是文学呢?文学帮助认识到我们的身份和经验,我们的美德和缺陷,我们的行为和梦想,我们的幽灵和自我,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我们的公共形象以及我们最隐蔽的内心世界等等。

  战争是国仇家恨,是亲友离散,是天人永隔,是朝不保夕。但是,齐邦媛写这一切都是从文学的视角出发。

  齐邦媛出生在中国的大城市,铁岭。她的家族可以说是没落的贵族吧!作者的经历是千千万万的当时中国人的经历的缩影,不过呢?这个时代出生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是不幸,但是作者还是幸运的,因为她是官宦子弟,虽然是没落的贵族,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她还是要比平民老百姓好上上百倍。

  因此作者可以管中窥豹看到当时的中国人民在战争中视多么悲惨,战争的残酷整本书都没有正面写,一来是齐邦媛那时在大后方读书,但是从每一个侧面都读的出战争的可怕,和旧中国知识分子的那股傲气,即使被打了这么久,中国有我不亡的气概,任然让人感动。

巨流河3.jpg

  看了《巨流河》这本书(作者47年去了台湾),你会发现,台湾跟大陆真是一脉相承,却又格局迥异。台湾很好得延续了民国文化,而大陆,至少现在是群魔乱舞。

  多年之后,作者在年迈之时回大陆探亲,真是唏嘘不已。很多留在大陆的同学、朋友,皆羡慕她能在台湾安心做学问。但是作者看到的东北,已远远不是当年离开时的东北了。

  人为的隔离造成人与人的离散与隔膜,她想起老杜甫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写后记的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王德威说,《巨流河》是一本“惆怅之书”。

  书写了亲身经历过的国仇家恨,漂泊离愁。

巨流河2.jpg

  确实,当作者在国外被问到你的家乡在哪时,惆怅了!

  当作者的父亲被开除党籍时,惆怅了!

  当作者知道她的老师朱光潜在wg期间被迫害的时候,惆怅了!

  当钱穆老人家都96岁高龄时,还被从素书楼赶出时,惆怅了!

  当作者千辛万苦回到大陆悼念飞行烈士张大飞时,惆怅了!

  当作者自己一人在大量的海边眺望台湾时,惆怅达到了高潮。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巨流河,只是我们在那个时代出生是无法选择的。

  历史的车轮不分昼夜滚滚向前,唯有记忆和纪念,才是永恒。

  读一读《巨流河》,纪念那段沉重的烽火岁月,不要忘记那个独一无二的时代!

    《巨流河》equb、mobi、txt、pdf四种格式的电子版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Rwl_M1Mp2Gao2x-eoCZLg


本文地址:http://linshuhaos.com/jdsj/3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imcoffei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