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作品《我的精神家园》(附txt、pdf等电子书下载链接)

 imcoffeir   2018-07-29 00:24   3441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最近刚读完一本王小波的杂文集好书,今天把这本好书推荐给大家,这本书就是: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这本书主要收录了王小波在96年写就的杂文,有一部分是95年和97年初写的,多数文章在杂志上得到发表。这些文章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对文学、文体的看法,对文艺的看法,以及对社会文化的看法。

我的精神家园封面.jpg

  今天想主要说一下这本杂文集里面的一篇《有关贫穷》。当有人在微信和QQ问我干啥呢?我的回答一般都是,在看书。因为要给人一个印象,我是文化人。不过,也不用太高看文化人,因为文化人中的禽兽也不少。例如:章文。当我回答看书的时候,他们会问看啥书呢?我一般的情况都会说,王小波。然后对方谁说,你呀,真牛X。这是啥意思?是在夸我?还是在骂我?好像都是不,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怪味儿东西。而我从中得出的结论便是:王小波已经差不多成了一个被神化的文化符号了。这篇文章,标题很简洁,绝不是现在的标题党,一看也是关于思考的,而王小波的大多数文章都是这样。

  王小波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而且他的乐趣始终来源于平凡的生活,然后他开始讲故事了。比如说,这篇的开头,国外有位研究发展的学者说:贫穷是一种生活方式——这话很有点意思。之后就是他的故事表演:他说了这样两个关于贫穷的故事。一个是他家以前有个老邻居,喜欢喜欢捡破烂、堆垃圾——他在这里面用了这么个俗语:拨拉拨拉东,拨拉拨拉西——多么生活化,我很喜欢;而且这位老邻居还积攒全家人的尿液,来浇韭菜,于是便说到这种骚味有多么浓烈,多么恐怖,以至于给他落下了什么样的病根。这段显然很有意思。

我的精神家园插图.png

  如果说贫穷是种生活方式,拣垃圾和挑大粪只是这种方式的契机。生活方式像一个曲折漫长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宫。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乱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趣味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看,这些细节加在一起,就叫做“文化”。

  最后用一个比较客观的态度来评价王小波吧:一来是在那个年代背景,像他这样的人确实没有;二来是现今中国也没有出现过像他这样的人,作品魅力与人格魅力合二为一。

《我的精神家园》简介

    一九九七年六月,王小波逝世两个月后,他的杂文自选集《我的精神家园》出版。这是第一版的封面。相比于2002版出版的《我的精神家园》纪念版来说,这一版本没有纪念文章,只收有王自己的文字。当时这本书,和九七年五月第一次在大陆出版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一起上架,十月又出版了《沉默的大多数》。一时间,大家都知道了,有一个王小波。可惜,那时他已辞世,只留下书店里满架的王小波,像一场喧哗无声的葬礼。

我的精神家园作者王小波简介.gif

《我的精神家园》作者王小波简介

    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或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时代三部曲》、电影文学剧本《东宫西宫》及数十万字的杂文随笔文字

  《我的精神家园》mobi、txt、pdf、epub四种格式的电子书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KFqk7Z_j9WsX5HZMIXkzw

本文地址:http://linshuhaos.com/jdsj/4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imcoffei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