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的《棋王》:人精描写(附pdf、txt电子书下载链接)

 imcoffeir   2018-08-09 00:02   3278 人阅读  0 条评论

  今天的好书推荐是阿城的三王中的《棋王》。作者阿城,可以说是作家中的作家。最近还打算推荐的一本好书是王朔的文章《动物凶猛》,在里面我说王朔是一个痞子,痞子还有一个特点,七个不服,八个不奋的。但是,当年王朔在美国,每星期五晚,都开车去一酒吧,听阿城说段子。王朔评价阿城:“北京这地方几十年就有一人成精,这几十年养成精的就是阿城。我极其仰慕其人,若是下令,全国每人都必须追星,我就追阿城。

棋王封面.jpg

  《棋王》、《树王》、《孩子王》三王当中,有人是这么评价的,棋王悲鸣、树王无奈、孩子王叹息。不过三王当中都有一个特点,骨子里都是三个专——专神、专情、专心这三个故事读来有种触及人灵魂深刻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三王中的棋王,我个人认为是中国中篇小说之王。棋王的背景是文革,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吃不饱,而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第一层需求就是生理需求,就包括吃,喝,睡。阿城花了一定篇幅写王一生(主人公)的吃相。吃也可理解为物质需求。和物质需求相对应的是精神需求。

  精神和物质:“吃”是为了活,而活不只是“吃”。王一生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吃饭都成问题,但他就是喜欢下棋。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作者曾经问王一生,如果不让你下棋了,你会怎么办?他说我会用心下棋(盲棋),只要我不死,我就能下棋。唯其基本,所以必然执着,不可能被改造,也不可能被剥夺。棋是可以安放王一生的灵魂的,往大了说,其实道家的棋,往小了说,棋可以解心中烦忧浇胸中块垒。棋有这些好处,但解决不了最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在世俗之中,到何处安身立命?没有答案。

棋王插图.jpg

  书中捡破烂的老头儿虽然身有绝艺,却有祖训“为棋不为生”,又没有别的谋生法子,只好捡点破烂度日。棋道和生道,究竟是不同。棋道是技艺,生道是生存经验,两者各有领域,不可混淆,而在人心志之中常有互相矛盾处,令人左右为难。文中有一个同样喜欢下棋,棋技也了得的人,叫倪斌。

  倪斌最后为了调动一下工作,离开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用自己家祖传的一幅棋送给了领导。面对倪斌的这种行为,文化馆画画的画家说,棋不能当饭吃,送了就送了吧。这个画家的话,可能也代表了阿城的观点:理想没有了,只剩下目的。倪斌,不能怪你,你没有什么不得了的要求。我这两年,也常常犯糊涂,生活太具体了。没有理想不是罪过,因为真实的人生就是琐碎,真的就像刘震云写《一地鸡毛》(这本书之前我推荐过,点击蓝色字体,就能查看),我们的生活,人生,甚至比一地鸡毛还一地鸡毛,谁又能一辈子守着技艺里的那个全心全意的灵魂呢?但真是因为如此,那些宁可犯痴犯呆也坚持的人,如王一生那样的,才是真正的王者。到何处安身立命?我依然不知道。

  《棋王》简介

  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阿城笔下著名的"棋王"王一生是近世以来罕见的一个深刻体现了道家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王一生深得老子的阴柔之气。他的性格是坚忍而沉着的。《棋王》表面上写棋,实质上则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表现着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评价和对中国文化进步的展望。

棋王作者阿城.jpg

  《棋王》作者简介

  阿城,当代作家,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高中一年级逢“文革”中断学业,1968年下放山西、内蒙插队,后又去云南农场。1983年在《上海文学》发表的《棋王》使其在文坛中曝得大名。90年代后移居美国。

  《棋王》mobi、txt、pdf三种格式的电子书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s76ujs3N6lUMpM0WNe8gg

本文地址:http://linshuhaos.com/jdsj/41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imcoffei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