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震古铄今!大学生必读!(附读后感及全本txt、pdf下载)

 imcoffeir   2018-12-06 17:05   2302 人阅读  0 条评论

  大部分脚踏实地过日子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根本没有理想国。只有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环境的人,才会寻求理想国,寻找另一片新天地,就让那种人永远徘徊、永远寻找吧。要认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文化,就需要追本溯源,了解西方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而《理想国》正是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是留存下来的首部反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专着。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史上佔有举足轻重的地方,《理想国》这本哲学宗教类书籍为其思想的中心,它集柏拉图的政治学、伦理学、本体论和知识论于一体,已经被列为大学生必读书目!

理想国封面.jpg

      柏拉图在这个理想国篇,对话的内容多半围绕着正义与善的求打转,智慧勇气兼备并受到节制,锻鍊人格修养,驯服欲望的多头兽与荣誉的狮子为理智所用,才能成为理想的哲学家,得到最大的平静与幸福,也才能为城邦带来最大的好处。甚至,还融合了神话与宗教的元素,也使用了人会轮迴转生的哲学神话,来鼓励人追求神圣的善,而避免无知的恶,这部分也有中国传统宗教的观念呢。劝善是主轴吧?虽然傻蛋对共妻共子的统治阶级共产制度觉得很可怕,也对一味追求传统与扼杀创新与变化的态度并不喜欢,但是,这部对话录的思考歷程,倒是实实在在的提供我们现在社会发展的很好借镜呢。而且呢,虽然理论很多,诡辩学家的把戏永远玩不完,但可以追求与坚持的德性与善,或是正义,在各个文化与宗教里头,其实都差不多吧?追求卓越必须先从提升内在灵魂的素质着手,这或许可以当可总结的结论吧。

理想国插图.jpg

  《理想国》内容简介

  西元前411年,雅典热闹的百里阿港附近塞伐洛斯的家里,屋里几张椅子散落成半圆形,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就围坐在这里,展开了一长串的对话。在诘难辩论的过程中,阐述了正义的意义、宗教与文化、国家与灵魂、国卫生活、知识的性质等等主题,也讨论了如何改造社会,建立理想国。柏拉图以对话体的形式,记录了苏格拉底与友人间的滔滔雄辩,成就了《理想国》这部流传久远的西洋经典。所讨论的问题与独到的见解,甚至写作的形式,无论就西洋哲学、政治学或文学而言,都有其歷史性的地位。柏拉图着作的特色,就是对话体,而且都以苏格拉底为发言或发问的中心,柏拉图自己则从不在书中出现。这种戏剧的形式,同时顾及演出的场景,参与谈话者的性格、语言和风范,尤其能显示他对文学,特别是当时的诗剧形式的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柏拉图也表现了苏格拉底求真求实的特殊方法──即辨证法。这两种特质,为后世的哲学家,开创了一种研究与写作的形式,为西方「乌托邦文学」的鼻祖。因此,《柏拉图理想国》对国内有志于哲学、政治、文学等各方面研究的人,是一本必备的参考着作。

  这柏拉图的理想国应该是世界名着吧,人人都听过,甚至为了某些考试还要记一些相关的论述之类的,不过就台湾的情况来说,真的仔细读过的人大概不多吧。理想国,原本以为说的是一个理想城邦的制度与运作方式,结果搞错了,那反而比较像法律篇的主题。理想国篇其实只是一些想法的争辩而已,苏格拉底和其他有不同想法的人之间的论证过程。这是以正义是什么做为开头,然后与之相关的讨论,善是什么,德性是什么,哲学家又是什么,人的灵魂又是什么,主题仍是围绕着正义在转,虽然论证内容是一堆抽象的譬喻与逻辑论证,有点烦,但本质反而有点像布袋戏剧情一样,无厘头的问正义是啥那样。而说到理想国就会被想到的乌托邦,其实呢,以现代文明的角度来看,是相当奇怪的制度。城邦是一个一个大小适中的单位,里面的居民依其本质,有统治者,辅助统治者的卫士,以及生产阶级,每个人只从事一个最适合他本质的职业,维持和谐与平衡并避免创新。喔,最特别的是统治阶层,也就是统治者与卫士阶层,柏拉图的理想制度是共产制度,无私产,共妻共子,让这阶层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亲生小孩是谁,好让这个阶层的人因为搞不清楚自己父母与子女是谁,所以通通都像一个家庭的家人,而有共同利益。另外也搞计画生育,讲究小孩子的最佳基因,要在优秀的父母与适当生育年龄才能生育,而且是由城邦抚养小孩的,而非父母。听起来很像某些小说情节不是吗?就理论上来说,这种设计或许有某些效率在,但无私产本身的可行性就是可疑的,柏拉图主义最大的毛病或许是有家长式的专制,保持传统美德但缺乏创造力与追求进步的动机,以及,或许是为了追求德性的不腐败而产生了矛盾,要不知道亲子的爱的人去学会博爱,但是爱城邦却仇视城邦的敌人,这样的矛盾,或许反而有利于柏拉图所描述的腐化最终阶段,专制的政治制度的那种环境吧,就像一九八四的老大哥那样。就傻蛋来看,乌托邦本身并不是那么理想,如果可以选择,傻蛋还比较喜欢道家老庄思想的那种小国寡民与世无争的乌托邦,而不是柏拉图主义的这种乌托邦,太窒息啦。但,这一系列的论证是从正义的讨论开始的,理想国篇也就是一系列的讨论,值得一提的也是这些论证过程中出现的许多观点与想法。

  《理想国》读后感1城邦的起源

  因为一群人本质各自不同,必须分工合作才能生存,所以才有城邦的产生。所以呢?每个人都从事最适合他本性的职业,便是一种正义。让医生去当卫士,制鞋工匠去做统治者,卫士去当制鞋匠,统治者去当医生,被认为是一种不正义,而一个人从事两个以上且至少一个不符合他本质的职业,也被认为是一种不正义。姑且不论那些公平竞争的机会什么的,让每个人从事依据各自的本质能作最大发挥的职业,并专精于此业,对每个人来说或许是最好的安排。个人能得到最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整个城邦也能得到最好的工作品质,就这一点来看,把每个人适才适所充分发挥当作是一种正义,也有其道理。当然这是理想,实际上没有那么容易,就像是船上的人,常常每个都想当舵手或船长,而没有人想当付出体力的水手,然而,让不具备领导素质的人当舵手,最整艘船来说会是灾难,但什么人适合作什么,牵涉到专业判断的问题,也牵涉到众人欲求的价值竞争的问题,不是容易解的问题。当大家都想成为人上人,这种竞争本身就会产生一种腐败与无效率,一群水手为了抢船长的位置而大打出手,打赢的人真的适合当船长吗?船长这个职务真的是打架厉害的人最适任吗?这就是一个问题。这个观点没啥特殊之处,只不过在当下的社会竞争文化之下,显得特别讽刺。每个人都要判断自身的本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然后对城邦提供价值,如果这是正义,与此相反是不正义,那台湾社会算得上是极端的不正义了吧?一窝蜂,先是拼医生,再来是拼律师,之后是财务管理,以及从来不变的拼当大明星,所有人以逐利为目标在寻找职业,没有适才适所的本质,那些屈居次佳职业的人往往只是竞争失利不得不为之,和职业本身的需要可说缺乏联繫。或许可以说,台湾几乎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职业,那就是赚钱的人,而一般概念的职业,如公务员与劳工的各个分类的专业领域,都只是附属的而已,也就是说,乐在工作,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满足感的人非常少,大多数人都只是从事不得不为的营利行为罢了,上班族对自己投资损益的状况,关心程度大于领薪水的工作本身,也不是值得意外的事。这个职业选择正义的程度,或许会相当程度的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整体竞争力,越不正义,竞争力越低落,也没什么好意外的。其实台湾最大的职业人口,是投资人这个职业,最大的脑力资源是投入在理财投资上头,这对社会整体利益有好处,还是坏处?而另一个众人竞争的主要职业,是公务员这个铁饭碗职业,用的是死读书的恶性竞争,这种竞争对社会有什么正面的价值?好像是相当的腐败吧。

  《理想国》读后感2理智激情与欲望

  人的内在由这三个成分所组成,而进一步类推,城邦也是由三个成分所组成,统治者,卫士与生产者,分别对应理智,激情及欲望。柏拉图在论证中,试图证明,只有追求理智,追求真理者所看见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益,才是真正的知识与真理,上位者能看到下位者的道理,但下位者却无法理解上位者的认知。充满激情的荣誉可以掩蔽真理,而欲望的沉溺可以盖过荣誉的追求,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提升境界的过程,只有充分掌握了自身,才能摆脱欲望追求荣誉,与看清荣誉的本质然后探求真理与真正的正义。让追求利益的人站在需要协调整体利益和谐的领导统治职位上,是不恰当的,因为他们看到的将是自己的利益,而非整体的利益。同理,只能看到追求荣誉的人同样不适任领导的位置,因为他看到的顶多只是自己的荣誉,却无法顾及整体的荣誉及利益。低层次的利益与荣誉,在充分满足之后,才会发现其中的空洞与虚无,得到的满足也充斥着病态的感觉,无怪乎成功人士多半会有些宗教信仰,来弥补这其中的空虚感吧?对欲望耽溺的克制,对荣誉渴求的节制,才能开始追求真正的善,真正的知识,和真正的正义吧,要不然,理智也是假的,荣誉也是假的,善也是虚伪的,谋略也仅能代表卑劣,至少推论来说是这样。这不是啥了不起的思想,也可以说大家都略知一二了,不过特别讽刺的,我们的社会不是盲目追求利益,就是盲目追求荣誉,真理似乎无人关心,正义只是被拿来利用的标语口号,总的来说,就是一整个非常的Low,比动物好没多少,很没品味与水准的感觉吧?腐败的聪明人担任生产阶级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担任卫士的官僚或军人阶级,甚至是统治者的时候,社会风气会被败坏到怎样的地步,或许不必读柏拉图也能自行想像吧,只不过,就像少有人关心真理一般,又有多少人在乎这些?

  《理想国》读后感3四种政治体制

  就像老子的道德仁义礼,道不存德生,德不存而仁现,人不復而义显,义不兴而礼起一般,柏拉图理想国对政治体制的评论,也同样有一个一路堕落的论述。最初,是君主或贵族政体,是智慧与勇气加上节制所产生的正义所维繫的高贵政治体制。随着这些德性的衰微,爱荣誉胜过了爱理智与节制,于是激情的部分掌握了主导权,而形成荣誉政体,像斯巴达那样的政体。这样的政体好荣誉与征服,所以喜欢打仗追求胜利与激情,从而让城邦变得较不幸福。然后,原来爱荣誉的部分尚能支持对欲望的节制,慢慢的,随着城邦的较不幸福,爱荣誉的部分就把主人让给了爱利益的部分,爱赚钱成了支配的价值观。于是,勤劳努力的赚钱,过着节俭的生活,只为了累积更多的财富,一切行为的依据皆以财富为衡量标准,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累积财富,这个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叫做寡头性格。寡头性格于是支配了城邦,没了荣誉只剩利益,这自然是另一层的堕落,完全以赚钱为目标的城邦统治者,自然很难协调城邦内部成员彼此之间关系的和谐,然后,也更难抵抗人心的腐化了。寡头之人的儿子,看着父亲努力赚钱并节俭过日子,很容易受到腐败的坏朋友的诱惑,而成为理想国篇里所谓民主性格的人,喜好奢侈浪费与自由的享受,并致力于反抗传统,而倾向于放纵的享乐。这当然是在有老爸的财富可以挥霍的前提之下产生的腐败,而过度的放纵将会毁灭城邦的秩序,靠着抽籤获得的权力很难避免被素质差的人所滥用,于是民主的政治体制将会制造混乱与无效率,最后导致城邦的崩解。这种环境之下,会营造出有利于专制性格的人获得城邦统治权力的条件,专制性格的人用谎言与伪善取悦民主政体的公民的喜爱,然后一步一步的将成帮纳入自己的奴役之下。专制的统治者是靠着欺骗与暴力的不道德手段夺取权力的,自然会被人民怨恨,于是只好随时雇用大批的护卫,演变成专制统治者与人民持续的战争,而这种情况之下的城邦也是最不幸福的。

  《理想国》读后感4理型

  从贵族政体到荣誉政体,再从荣誉政体到寡头政体,再从寡头政体到民主政体,最后再从民主政体进入专制政体,政体的变化,其实是统治者的价值信念的变化,或许也可以说成是社会领导的价值观的变化吧。民主政治体制在柏拉图的评价并不高,或许因为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就是被完全民主的雅典暴民判死刑的吧,所以可能有点偏见。不过,虽然理想国篇的民主和我们现代文明的民主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民主的腐败之处,倒是存在共通可借镜之处。民主政治的自由风气推翻了节俭致富的勤劳风气,基本上就是在浪费资源,然后倾向于道德上的败坏,这样的社会风气会导致远离真理与善,而变得较不正义。不正义就是无法让人人各得起所而过着和谐的圆满生活,而将会充斥着腐败的竞争与较不幸福的生活,或许就像台湾当今的公务员一样,人人都挤破头要考公务员,公务员责任少福利好,办事无能还拖垮财政,又成为社会攻击的对象,自然产生内部矛盾与内部斗争,离正义越远,社会的对外竞争力就越微薄,台湾社会持续沉沦或许是因为风气太不正义了的关系呢?民主的生活不快乐,相近的政治体制,也就是寡头和专制。台湾社会想挑哪条路走呢?似乎是希望继续民主斗争,然后既不会沉沦到专制政体,又能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吧?似乎太天真了点唷。

  《理想国》读后感5哲学家是啥

  理想国推崇哲学家,重视理智胜过激情的荣誉与现实的利益。但是许多哲学家只是空谈阔论,不事生产,甚至阴谋诡计而为祸于城邦,所以苏格拉底受到讨论者的质疑,并以此质疑苏格拉底对正义的定义。这其实是定义的问题,诡辩家装作一副有智慧的样子,为的是自己的利益,而非真的追求真理,所以并不被视为真正的哲学家。真正的哲学家说理与论证是为劝人为善与澄清真实,而诡辩家说理与论政是为取悦大众,从而得到好处。这是定义的问题吧?这个问题也可以延伸出来解释,医生如果不是为了病人的利益着想,为了身为医生的这个职务而行医,而只是为了赚钱而行医,这同样是假的医生不是?同样的,学者如果不是追求知识,而只是追求自己的职等升迁和终生俸在做事,这样的学者同样是假的学者吧?这和庄子讽刺鲁国儒生很多有同样的味道在,真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符合儒生的知识与品行定义的人,鲁国也只能找到一个罢了,但是穿着儒服的人却是满街跑。在台湾高喊爱台湾的人也是满街跑,真的爱台湾而不是爱自己的利益,只想着如何靠占社会便宜来图利自己的,又能有多少呢?

  《理想国》读后感6哲学家统治

  哲学家统治城邦不是因为统治这件事有荣誉或是有利益,哲学家统治城邦是因为不得不这么做,不然城邦会受到较低劣的人统治,而损害城邦的整体利益。这和前面的议题连在一起看,真正的哲学家必须是追求真理,超脱激情的荣誉与欲望的利益之人,如果为了荣誉或利益而追求统治权力,那这样的人就不符合哲学家的定义了。然后,也唯有超脱于个人荣辱与利益,醉心于追求真理与善及正义的哲学家,才有可能以城邦的整体利益作为统治的最高考量依据,也才能为城邦创造最大的幸福,所以在理想的城邦里,哲学家必须,或是不得不成为统治者,或是至少成为能主导统治者决策的人。理想的城邦才是可能的。这其实有点套套逻辑,怎么说都对,但又全然是矛盾的。确实如此,这是市场竞争机制的矛盾之处,有时候最佳的分配情况无法透过完全的利益导向竞争达成,这个世界就是有许多学者们不愿面对的人性与现实存在,良性竞争更多是意外产生的而非设计出来的,这也是很难笑的现实,政治经济财政的各个领域的普遍困境,多半是出于恶性竞争的祸害,而这个恶性竞争的化解,本身就是整体竞争力强弱的最大关键吧?

  立法使这一切成为可能与必然。这些老头的讨论,往往是要把好的制度纳入教育与法律,透过立法来让理想发生。这个呢,傻蛋只想到咱们的立法院好像只是一个不名誉的利益分配叫卖的菜市场而已?这些人对立法的精神了解多少,真的明白他们肩负的职责是啥?还是只是追求利益的表面上的立法者?没有立法的工具,即使是真正的哲学家执政也很难有所做为,而台湾社会要怎样改革?恐怕需要一个天纵英才,然后又取得专制的绝对权力才有可能办到吧?但是要人民不受此人奴役,又要解决政治经济问题,恐怕很难唷?

  《理想国》读后感7追求真理的理型

  永远为是的是真理,是事物的本质,是一种理型。而事物的实体只是一种存在,而非其理型。追求知识是追求理型。很抽象?床和桌子的概念是理型,而被实际制造出来的床和桌子只是实体。工匠能制造出床和桌子的实体,却无法制造出床和桌子本身的这个概念。或许这可以当作弥补柏拉图对创新扼杀态度的一个圆融解释吧,哲学家藉由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理型,从而带来更多的发明与进步,然后从这一点来解释他的哲学并不反对进步。但是这个抽象与实体,却是非常基本的逻辑概念,学物件导向程式设计的人如果不懂,大概写不出像样的程式吧。所以这也是很重要的思考训练吧。画家与模仿者可以制造出相近的影像,却无法制造出实体,柏拉图反对无益的模仿,而普通工匠虽能把实体制造出来,却未必了解其精神。所以呢?求得真理,方能有达到卓越的可能性,就像想靠唱歌跳舞当大明星的人一狗票,但模仿得像也很难带来什么感动,只有真的抓到最核心的精神,或是情感或是想法,才有办法表现出伟大的作品,而非只是平庸的实体或是更肤浅的复制品。所以追求知识与真理未必真的毫无用处吧?

理想国插图1.jpg

  《理想国》作者介绍

  柏拉图(Plato),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理士多德的老师,三人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将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并在雅典创办了学院(Academy)。柏拉图的着作多以对话体写成,包括:《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理想国》txt、pdf、mobi、epub百度网盘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DtMEq-otwLXAib6vo3Poow

本文地址:http://linshuhaos.com/qkzz/5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imcoffei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