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萍踪侠影录》小说「侠」的形象已深入人心

 imcoffeir   2018-12-03 15:59   2255 人阅读  0 条评论

  金庸、梁羽生并称新派武侠小说鼻祖。,更多人认为金庸是后来居上,但对喜爱武侠小说的读者而言,梁羽生的武侠世界依旧是许多中国人的心灵所託。然而由于梁羽生作品实在太多,今天主要就说“侠”,特别是梁羽生重要代表作《萍踪侠影录》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侠」之形象,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文化象徵。故以其重要代表作《萍踪侠影录》来做探讨。

萍踪侠影录小说封面.jpg

  《萍踪侠影录》小说推荐理由

  武侠小说作为通俗小说文类之一,可说是最受欢迎、影响也最为深远的一种文类。因为武侠小说不管从形式或内容而言,都与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背景与生命情调密不可分,所以读者读来倍感亲切有味,加上其事并非现实世界中所有,想像空间无限,所以可以风行海内外华人地区,颠倒众生。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侠」与「游侠」之称屡见不鲜,但却无「武侠」二字。最早明确提出「侠」之性质,并加以论断的,首见《韩非子‧五蠹篇》,其中有云:「儒以文犯法,侠以武犯禁。」所谓的「以武犯禁」,乃指侠「具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此时「侠」之原义,在受传统君主专制影响下的古人心目中,与「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以个人恩怨为非作歹的豪强」并无两样,当然这与我们对「侠」的认知相距甚远,其主因是侠之观念的改变,而其中最关键者,当然是司马迁所撰之《史记‧游侠列传》。马迁可说是中国歷史上第一位肯定「游侠」,并表彰侠客行径的人。其所着〈游侠列传〉中「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的理论基础,更是后世表彰侠义者所遵循的圭臬。这里他所谓的「游侠」,是以其独特的观点诠释,因而做出与歷史事实、流俗观点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韩非所谓的「侠」是截然不同的。<BR><BR>游侠日渐分化为少侠、剑侠、义侠等,一直到晚清以来,国病民弱,习武救国之意识普遍觉醒,才发展出「武侠」概念。而后民初章太炎论「儒侠」,以为「儒者之义,有过于杀身成仁者乎?儒者之用,有过于除国之大害,扞国之大患者乎?」侠之意义、精神与形象,已成为中华文化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徵了。而新派武侠小说的崛起,则使武侠小说的发展更上一层楼。所谓新派武侠小说,乃是去掉旧小说的陈腐语言,用新文艺手法去构思全书,从外国小说中汲取新颖的表现技巧,把武功、歷史、言情三者结合起来,将传统公案与现代推理揉为一体,使武侠小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读新派武侠小说,常觉得它故事情节奇诡曲折,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精于刻划人物心理,擅于渲染环境气氛,使人欲罢不能,爱不释手。它常以出人意料之笔,使得情节波谲云诡,奇巧百变,高潮迭起,引人入胜。一些高明的作者还擅于把武侠故事植入广阔的歷史背景之中,亦真亦幻,扑朔迷离,期间更点缀以风土人情、典章文物、佛经道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卜星象等内容,三教九流,五光十色,眩人眼目;还大笔淋漓地穿插描写几对男女曲折缠绵的爱情纠葛,使得武侠小说从过去的单纯争斗厮杀融进了一缕风雅的馨香,直向文学殿堂争一席之地。由于「构思新,手法新,情节奇诡多变,文字讲究技巧,因此新派武侠小说便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赢得了各阶层的读者,不单市井小民爱看,连博雅的专家、学者,甚至政府要人,也看得津津有味。武侠小说已由通俗读物转变为雅俗共赏的东西,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萍踪侠影录小说内页1.jpg

  《萍踪侠影录》小说写作背景及情节

  《萍踪侠影录》以明朝「土木堡之变」为时代背景,写忠臣于谦孤军抵抗蒙古的悲剧;并穿插张士诚后裔张丹枫与宦门侠女云蕾之间的爱恨冲突。明英宗正统三年,被瓦剌国右丞相张宗周扣押二十年的明朝使臣云靖,由中原侠士谢天华等人救回,但却在国门雁门关下被奸宦王振假传圣旨害死,于是张家与云家便结下了血海深仇。云靖的孙儿云重、孙女云蕾长大成人后,秉承先人遗愿,要向张家復仇。云蕾在闯荡江湖中与张宗周之子张丹枫相识,两人在长时间的相处中暗生情愫,但得之对方身世后,都陷入极度的痛苦深渊。云重为报效国家,进京夺取武状元,后得张丹枫相助,终于如愿以偿。张丹枫审时度势,虽然他的先祖与朱明王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世仇,但他却也不愿看见故国大好江山被异族统治,所以只好违背先祖遗志,不记世仇,不图富贵,不计名利,将先祖张士诚准备復国大业的宝藏与地图献给朱明王朝。接着又在瓦剌军浮虏明英宗举兵入侵中原之际,运用自己的武艺和计谋协助于谦督战九门,击退瓦剌大军。其所做所为,为国为民的胸怀,完全合乎侠义的标准,这与那些武功高强但正邪不分的侠客截然不同。梁羽生除了描写张丹枫在大是大非的问题处理得当之外,还生动刻划了他与仇家后代云蕾缠绵曲折的爱情故事,书中把张、云二人的爱情纠葛,紧密地与家国命运交织在一起,写得荡气迴肠,感人肺腑。全书气势浩瀚,佈局奇巧,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张丹枫这个角色,藉由张丹枫个人侠士性格的自然发展,而彻底扭转了一家一姓争夺帝位的观念。作者将张丹枫这种面临民族大义与累世深仇「非此即彼」的心理挣扎,刻划得淋漓尽致;终而使其生命情操昇华、净化,完善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典型。梁羽生笔下的张丹枫,英俊潇洒,文武全才,穿白袍,骑白马。宝剑名驹,只身单骑,饮酒赋诗,能哭能歌,亦狂亦侠。他第一次出现在云蕾面前,饮酒吟诗,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似呆非呆,似傻非傻。云蕾帮他赶走了偷钱的小贼,他却将云雷的银两神不知鬼不觉地盗走,而当云蕾尴尬之际,他却又抛出银两帮云蕾结帐,使之脱困,一掷十金,让云蕾气不得,谢不得……这么一个人,当然有一股奇特的性格魅力,不但吸引了不谙世事、初出江湖的少女云蕾,当然也吸引了所有读者的目光。而梁羽生也不忘在任何场合去突显张丹枫的形象。第十六回他上擂台与云重争夺武状元时,请看小说家精采的描写:<BR><BR>云雷呆呆的望向擂台,只见张丹枫白衣飘飘,脚登粉底鞋,头戴白方巾,衬着粉雕玉琢的面庞,笑吟吟的踪上擂台,姿态美妙之极,真有如玉树临风,梨花飘雪,端的是人物俊秀,潇洒出尘。这一登台,满场武士都给他比了下去!尚未出手,已赢得一片彩声。皇帝坐在正面看台,心中也暗暗赞道:「好一个风流人物!」笑对总管康超海道:「这人倒应该去考文状元!」梁羽生在《萍踪侠影录》中可以说是倾全力而又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的名士型侠客张丹枫。何谓名士型侠客,即具有文人的风采品性,亦有武士的豪迈气质,文武双全。张丹枫武功高强,文采风流,个性狂放,不拘小节,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他本是元末农民起义张士诚的后代,对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怀有世仇,但当国家、民族出现危机时,他能捐弃前嫌,以大局为重,以天下苍生为念,奔走于中原塞北之间,为抗击瓦剌而扶助明朝。他是一个真正的侠,其所作所为,完全符合侠的精神。

萍踪侠影录小说内页.jpg

  《萍踪侠影录》小说点评

  何谓侠呢?梁羽生认为:「侠就是正义的行为。什么叫做正义的行为呢?这也有很多的看法,我认为对大多数人有利的就是正义的行为。」而对大多数人有利的行为,其实就是为国家、为民族、为千万人民百姓而牺牲奉献的「侠之大者」。梁羽生自认为:「武侠小说中,『侠』比『武』应该更为重要,『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侠』是目的,『武』是达成『侠』的手段。与其有『武』无『侠』,毋宁有『侠』无『武』。武功好的侠士自是相得亦彰,但没有武功的寻常人也可以成为『侠』。」但这种说法只是一种理想,试设武侠小说若没有了「武」,「侠」之精神还会存在吗?以《萍踪侠影录》而言,成年的云蕾就是以长袖善舞的女侠客出场。在第一回中:忽见繁花如海之中,突然多了一个少女,白色衣裙,衣袂飘飘,雅丽如仙,也不知从哪里来的!那少女向着阳光,弯腰伸手做了几个动作,突然绕树而跑,越跑越疾,把方庆看的眼花撩乱……再看时,那少女又从树上跳下,长袖挥舞,翩翩如仙,过了些时,只见树枝簌簌抖动,似给春风吹拂一般,树上桃花,纷纷落下。少女一声长笑,双袖一捲,把落下的花朵,又捲袖中。悠悠闲闲地倚着桃树,美目含笑,顾盼生姿!(1988:38-39)这一段文字,是描写云蕾在练武的画面,旭日的阳光,加上繁花如海的桃林,女侠客「武」姿优美,赏心悦目,充满了诗情画意,但却看不出什么厉害精采的画面。此外,云蕾与张丹枫每次与敌人过招所使的双剑合壁,亦有相同缺点。所以说,梁羽生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其武功叙述还注重美学效果,将武功、诗意融为一体,神奇的剑术与优美的唐词相辅相成,剑势配合着诗意,诗韵暗合剑招,吟咏之际,轻身漫步,杀招频起,读起来极具美感。……凡此种种,造成了梁氏武功既精采又单调。」(1997:180)比起一些评论家对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评价过度,罗氏这番话倒是相当中肯。

  《萍踪侠影录》小说txt、pdf、mobi、epub百度网盘电子书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vGdFDugEutV5XAD1X1ILAg


本文地址:http://linshuhaos.com/zxxs/5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imcoffei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